因此李长生对此反而不甚在意了,甚至还为得到天龙世界坐标有些欣喜。
而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则是从最后画面中信息洪流的一些小片段中,李长生得知,天龙世界初生时,不知得到了何种机缘,得到了只要正常演化剧情便能不断蜕变的能力。
要知道对于世界而言这个能力可谓是潜力极强了,而且指标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只要能蜕变九次,便可以晋升为中千世界,若是能蜕变三十六次,便能晋升为大千世界。
这是何等的不可思议,寻常世界晋升哪个不是千辛万苦,天龙世界却只要正常演化剧情到结束便能得到蜕变,好在这不是无限制的,每一次蜕变结束都会重新从世界初生开始,而且一次比一次需要的时间长。
因此每一次剧情开展,世界意识都会默默关注,不希望发生任何意外,毕竟世界也是有寿命的,若是不能再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晋升,世界意识只要一想那后果就觉得可怕,即便是没有人格化只有混沌化的世界意识。
甚至因为祂是世界机制保持正常运行而诞生的意识更是不希望发生那种后果。
只是随着李长生这一道念头的到来,却是使得第五次蜕变功亏一篑,若非李长生为此方世界造就了扫地僧无崖子这两位金丹修士,说不定这一次蜕变会让世界意识一无所获,如此也就怪不得世界意识做出吞噬那没枚念头这样的事了,这种事搁在谁身上谁能忍的了。
“唉,世间一切,皆是定数,万事不变,大势不可改,小势可改。现在我算是有些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了。”
这件事算是给李长生提了一个醒,在没有绝对的实力前,千万别浪,最好还是稳妥着来。
“唉,即便自己沾染了半步超脱境大能的本质,能够随意穿梭时空,但有了本质自己却不等于那种大能,自己现在仅仅只是个空有境界无有修为的人仙,在没有资格成为棋手之前自己还是老老实实的苟起来吧。”
随着不断的反思,李长生蓦然觉得,自己的心灵似乎被擦拭一遍,道心上的尘埃与浮华,都被清扫的干干净净,顿时只觉得道心更加圆润通透。
将那种狂妄的心态收起,元神中一点智慧灵光浮现,好似能够驱散所有的困惑与迷茫,同时隐隐的感觉自己领悟力大大提升。
其实修道就应该这样,只有时刻不停的反思,清扫附着在道心上的一切尘埃,才能使得念头通达,道心圆润无暇。
天道无情,无善无恶,是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道面前,每一个修士,都是平等的,不管你是为恶,还是为善;修炼的是玄门正宗,还是旁门左道,对于能否长生得道没有半分干系,因此修道之士,有慈悲为怀,拯救苍生者;也有随心所欲,做事全凭喜怒的的狂徒;更有心肠狠辣,随意拿生灵来祭炼法宝的大奸大恶之徒,但这些人都有可能得道长生,得享大逍遥,大自在,大快乐。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道面前,每一个修士,又是不平等的,同样的天赋,他修炼时间比你长,他就是比你厉害。
因此,实力弱小时,苟起来方为正途。
即便一个真正的修士,永远不会被那些条条框框束缚住,毕竟修行本就是逆天改命,一个修士若是没有那种斩破所有枷锁,挣脱一切规矩的决心,如何成仙得道。
但不得不说,那些条条框框还真是给那些实力弱小者带来了一道保障,最起码实力强大者不会随意屠戮那些实力弱小者,即便那些条条框框随时可能被撕毁。
而在这件事中,念头被吞噬的后果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若是悄咪咪的离开,有真灵蜕变后能力的遮掩,世界意识可能还找不到你,但离开时你又是天女撒花,又是仙音大作的,生怕世界意识不知道你在这儿,纯粹是自己把自己给浪死了。
有了这些感悟后,李长生很快便稳住了元神,同时修炼变得更加刻苦了,除了定时定期探查流散出去的那些念头外,便一心投入到大道之音中体悟领会种种玄妙,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根基功法。
就这样,李长生的元神沉浸在大道之音的玄妙中,不时元神身边便出现一些异象,异象纷呈,不时有金钟横空,大鹏展翅,龙象憾天等异象显化,都是李长生在天龙世界中参悟的武功秘籍中道与理的显化。
随着李长生心神的投入,一个个文字出现,个个大如斗箕,充满玄妙,同时交织成章,在大道之音的加持下真是气象恢宏。
细数之下总共有一千二百九十六枚文字,但其中仅仅只有九十六字散发着玄妙的气息,剩下的一千二百字却是明灭不定,好似随时都能消散一样。
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文字铭刻在了李长生的心神之中,种种奥义交织,其中那九十六个发亮的文字上更是道韵流转,玄妙万分。
“唉,还是积累不够啊,看来没有足够的积累之前自己所创的这卷道经是完善不了了。”
实在是李长生有些贪心了,毕竟仅仅只有天龙这一个小千世界的积累,怎么可能创造出完整的道经呢,凝聚出这九十六个字已经是走了大运了。
“天龙一个世界修炼体系的精华到最后仅仅只剩下九十六个字,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将这篇道经完整的创造出来,不过虽然只有九十六个字,但却是道尽炼精化气之妙,什么时候的一千二百九十六个字上都有道韵流转,自己就该证得天仙,踏入第四步了。因此虽然这仅仅只有道经的雏形,但还是应该有个名字,不如就叫《长生道经》吧。”
就这样,日后这部引发无数人争抢的道经雏形便诞生了。
仅仅只是李长生有意流传出去的残篇都成就了许许多多的修士,甚至还造就了一位混元境修士,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此前不提。
创造出《长生道经》雏形后,李长生静极思动,探寻着那些还存在的念头。
这么一探查还真给他带来了一份惊喜,在李长生的感知中,一个真实的世界,出现在一道念头的感应之中。
顿时李长生便‘看’到了那道念头朝着那方世界而去。